青鸟国际文学网>修真>奸臣 > 封推感言暨部分人物资料
    又封推了。感谢各位读者多年来的支持,其中有不少都是跟了六七年年的老读者了,非常感谢大家!另外,更感谢一直给我指导的主编胡说和责编冬瓜以及其他各位编辑!

    和人家多面手相比,我只能写历史,而且也对历史最感兴趣。之所以重拾这个已经被人写过无数次,而且有异常成功之作在前的时代,只因为偶读明史和明实录,发现了不少很有趣的小细节,于是决定就此下笔。和那些金戈铁马杀伐决断的大作相比,我更喜欢人物之间的互动,那些有趣的小描写,所以也许有些人会失望,有些人会喜欢,萝卜青菜各取所爱!

    封推之际,求一下推荐票和月票啦!名次又掉下去了……

    另,推荐胜己同不朽丹神》

    波k22477,波e《不朽丹神》

    借着感言,贴一下一些人物的资料主要是太监,弘治名臣刘健李东阳谢迁刘大夏马文升等等百度百科都有,焦芳也不例外:

    萧敬14352,字克恭,别号梅东,延平府南平县今福建南平市人,司礼监太监。自幼入宫服役,因聪明伶俐,被选入司礼监内堂读。他学习努力,进步很快。天顺初年,任长随。时英宗在便殿慰劳赏赐近臣,金和钱串堆积甚多,分发得很快,萧敬一一登记,核算得毫无差错。英宗由是发现他很有心计,所以信用他。天顺二年145升为奉御,不久,再升为御用监左监丞。天顺五年14,升右少监。英宗宠爱他,相继赐给他蟒衣、玉带和多种珍宝。端午节那天,皇帝亲自检阅射箭,指着他说:“知道你会写文章,还会射箭吗?”萧敬立刻按着马鞍,连发三箭,箭箭中的,英宗十分高兴,从此对他更加关怀、赏识,把他升为太监,佥监事,每年还给禄米若干石。他奉使到荆州、襄阳办事,各地方官的奏报,都说他行事清静,注意影响,没有骚扰老百姓。天顺八年1464,英宗去世,他被派到神宫监负责烧火。

    成化三年1467,调到内宫监,负责管理仓储粮饷。他的账目出纳清楚,把过去一些弊漏基本剔除了,因此,过了不久,便晋升为司礼监佥,并受命前往勘查武冈、蕲州等藩府的大案。在那里他排除干扰,审问清楚,办案公正,回来汇报情况亦扼要清晰,宪宗对他很满意。但是,萧敬与当时掌管东厂的权宦尚铭关系密切,而尚铭则是一个罗织京师富宝勒索重贿,“卖官鬻爵无所不至”的人,在成化末年,他终于被抄家,谪放到南京当净军。所以,成化二十三年147宪宗去世时,为躲避牵连,萧敬主动请求干宦官谁也不愿干的事——到裕陵司香。

    弘治初年,萧敬还是免不了屡次受到朝臣弹劾。但孝宗庇护他,为他开脱,曾对刘大夏说:“萧敬是我的顾问,但我一直都没有给他权力。”[32]

    弘治三年1490,司礼监出了空缺,大家都认为萧敬是最老成、最有经验的人,于是起用他为司礼监太监,参与一些重大的军政问题。他为人谨慎,熟悉典故,每当皇帝询问什么事,他都了如指掌,能按规章制度给予清楚的、详细的回答,而且常有正言规谏,所以孝宗很重视他,多次命他负责安排冠、婚、丧、祭等多种重大的典礼,检阅团营兵马。受命会同刑部、都察院、大理寺审讯重大案件时,他审问得仔细,判得很恰当。当时张皇后的弟弟寿宁侯张鹤龄,建昌伯张延龄,都借着帝后的宠爱,纵容家奴违法乱纪,科敛钱财,被朝廷内外许多官员弹劾,但孝宗都不予追究。可是,当案子落到萧敬手里时,他按照法律作了判处,不稍宽贷,这使得大家对他都很信服。

    弘治十八年1505,孝宗病危,把太子托付给萧敬,这就是后来的武宗。

    正德初年,萧敬请假回私宅。正德七年1512,武宗起用他为司礼监掌印太监,赐给他绣着坐蟒的袍子,准许在宫中乘小轿出入。这时他已经七十四岁了,但对时事仍然能常常提出好的意见。正德十二年至十四年1517—1519,武宗经常打着“巡视”的幌子,到外地游荡作乐,萧敬和一些宦官、朝臣极力劝谏,都无法制止。武宗让他留守京师,京师内外的人都重视他,依靠他。但是,由于他曾和宁王朱宸濠有交往,所以朱宸濠谋反失败后,武宗虽然因为萧敬年老,不予逮捕,但仍罚了他的钱,并把他罢免[33]。

    正德十六年1521,武宗病逝,无子,由藩王朱厚入承帝位,就是世宗。世宗因为萧敬德高望重,又熟悉宫廷各种事务和礼制,所以特地诏令他入宫,管理机务。世宗到南北郊祭祀,逢年、节、四时用酒食祭拜太庙,视察国子监,耕籍田的时候,都由萧敬侍从。这时萧敬已经五岁高龄了,但仍然头脑清楚,精力充沛,在宫中进退周旋,行步不差尺寸。但是弹劾萧敬的官员亦不少,如张原在《请逐太监萧敬疏》中,说他“囊橐积资不下一二十万”[34]。毛伯温弹劾他阴谋援助已被判死罪的宦官张锐、张忠等,请亦判他死刑[35]。萧敬请求补监局工匠一千五百人,兵部尚彭泽坚决反对,世宗亦接受了彭泽的意见[36],等等。但是,这些情况在大学士杨一清给他写的墓表中,都没有反映。

    嘉靖元年1522,萧敬屡受廷臣弹劾,请求告老退休。世宗准了他的请求,并念他过去的功劳,除年俸外,每月再加米十石;每年拨人夫十人给他役使;逢年过节都像过去一样赐给时令食品。这样的待遇,比退休的内阁大学士还要好,也是以前的宦官从未得到的。

    嘉靖七年152,萧敬在宫外私宅病逝。世宗命司礼太监赖义负责丧事的礼仪,御马监太监韩锡等综合办理有关丧葬的事。谕祭三坛,赐新钞三万缗。敕命要切实办好棺木、造墓、建享堂等事。皇太后赐给白金一百两,文绮四表里。大学士翟銮为他撰墓志铭,杨一清为他写墓表。

    萧敬悟性很好,小时读就能明道理,后来更利用宫中藏丰富的有利条件,博览典籍,故学识丰富。他写的诗品格清高士在内阁和当时的司礼监太监陈宽、李荣、王岳商量要里外呼应逼武宗除去刘瑾等人。值此关键时刻,吏部尚焦芳将情况密报刘瑾。刘瑾大惊,带马永成等连夜去见武宗,跪哭不起,以头撞地,武宗心动。刘瑾乘机告司礼太监王岳的黑状,说:“害奴等者王岳。岳结阁臣欲制出入,故先去所忌耳。且鹰犬何损万几!”武宗听后大怒,立即下令刘瑾掌管司礼监,马永成掌管东厂,谷大用掌管西厂,并连夜逮捕王岳,发落南京充净军。从此,大权悉归刘瑾。刘健、谢迁、陈宽等人,合谋剪除“八虎”行动彻底失败。刘健、谢迁相继去位。鉴于此,陈宽同许多重臣等多次疏乞休。《中国通史》卷八

    正德二年1507年初,陈宽告假回乡拜扫父亲的坟墓。武宗诏令曾任福建右参政、时任河南布政使庞泮一同前来拜谒。庞泮为墓表文,当地社会名流也竖铭表于墓端。是年始,陈宽雇用当时新墙邓厝人负责每年祭扫墓道和守庐,并将勒寄藏在其家。遗憾的是,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建设的缘故,墓表和铭表只尚存一块、道亭等,均于二十世纪初至中叶相继被毁,勒也遗失。

    同年底,武宗准予陈宽致仕,并念及他平时清廉正道,忠良恭谨,特下谕旨:

    皇帝敕谕官、军、民、僧、俗人等:

    朕惟朝廷人臣之有贤劳者,虽已休致,犹有褒嘉之典。非独示恩宠也,激劝之意亦存焉。司礼监太监陈宽,历事列位五十余年,出入禁闼,典司密务。宠渥日隆,清慎弥笃。及朕嗣统之初,益重老成之任。顾其屡引疾乞休,情甚恳至,特赐俞允,俾遂优闲。仍加恩礼,以表眷怀。其都城所创祠堂已赐额曰“崇德”,及所自置宛平县香山乡坟地、田地共五顷四十二亩一分,本应征粮草悉与蠲免,以备供给香火、修葺祠堂之用。尚虑内外附近官员,军民,僧俗人等,侵占作践。兹特敕禁约,有不遵敕旨者,必罪不宥,故谕。

    敕命

    正德二年十二月初六日